硬足金:黄金“新丝路”上的中国“新名片”-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9/30 11:00:44
来源:新华网

硬足金:黄金“新丝路”上的中国“新名片”

字体:

当玑镂雕刻与极光珐琅化身为灵动的耳饰,当龙鳞凤羽的纹路在颈间闪烁出流光溢彩,当“花丝细如发,宝石镶而无痕”的金饰成为海外参观者“爱不释手”的产品,中国黄金珠宝产业的创新结晶 —— 硬足金,正以其独特魅力,开启“扬帆出海” 的全新征程。

9月17日,在香港珠宝首饰展览会上,一抹 “中国金” 格外耀眼。今年,世界黄金协会首次组织14家中国金饰生产企业,以 “硬足金” 为核心打造专属展区,并启动“新丝路创新金饰出海计划”,将这一中国独创的金饰品类推向全球舞台。

更轻、更亮、更硬

硬足金成年轻人“新宠”

“什么是硬足金?”对于这个名词,或许一些消费者还感到“陌生”,但硬足金已经在黄金市场悄然崛起。根据世界黄金协会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硬足金已占据中国金饰零售额20%以上的份额,尤其深受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喜爱。

从定义上来看,硬足金‌是一种通过“电铸成型”和“失蜡浇铸”技术来提升硬度和耐磨性的高纯度黄金(含金量≥99.9%),兼具传统足金的纯度和接近18K金的硬度。

“硬足金在不改变足金纯度(即含金量)的前提下,通过技术手段显著提升硬度,达到维氏60度以上。”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CEO王立新介绍,“硬度提升后,传统足金因太软无法实现的复杂设计和工艺(如镶嵌、立体造型等)现在都能实现。”

并且,硬足金可实现空心结构,降低克重,提升设计空间,尤其在高金价背景下,可以满足消费者“轻克重+高颜值”的需求。王立新指出,在过去几年,硬足金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品类,成为增速最快的黄金珠宝首饰品类。

随着新一代消费者的崛起,以及国内工艺技术的不断革新,黄金首饰在产品研发和设计上升级与创新,硬足金也逐渐走向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

今年5月1日,《硬足金饰品》行业标准(QB/T5793-2024)(以下简称:《标准》)正式生效。该《标准》由世界黄金协会牵头倡议,在硬足金品类命名、规范硬度指标,生产过程与佩戴安全等方面提供行业指引。

“如今的中国金饰,已不是从前的千篇一律。更时尚的设计、更丰富的文化表达、更精湛的工艺、更成熟的制造体系,推动黄金走向多元与包容。同时,越来越多年轻人更是把黄金视为彰显个性、表达态度的时尚选择。”王立新说,款式多样、精致时尚的硬足金正在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目光。

技术革新+东方文化

“擦亮”中国智造金名片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硬足金,感觉做工非常精细,设计很时尚,非常棒。”一位来自印度的黄金珠宝采购商在试戴了一款硬足金产品后坦言道,“在我们本地市场,这种品类将会非常受欢迎。”

同样,另一位来自印度的珠宝商BlueStone的首席商品官Vipin Sharma也表示,硬足金为尝试现代多变风格,以时尚为导向的设计打开了新的思路,“它适合更广泛的受众,尤其是那些喜欢用现代方式塑造自己形象的人。我相信印度的消费者会非常喜欢这种设计。”

展会期间,来自印度、新加坡、泰国,以及东亚、东南亚地区的采购商成了硬足金展区的“常客”。他们详细询问产品的技术、工艺、设计,并纷纷表达了合作意愿。

中国硬足金能够俘获海外购买者的心,并非偶然,背后是技术突破、文化赋能、需求适配等多重要素共同构建起的全球竞争力。

“过去的电镀技术,只是让饰品表面有一层薄薄的黄金,而电铸技术的创新,能够实现‘一千层’黄金的叠加。”展会现场珠宝金工创新艺术特展策展人吴飞洋介绍,电铸工艺的升级,让黄金饰品保持足金的同时,硬度更高,重量更轻。此外,3D打印技术、超声波技术等新技术也都被应用到硬足金的制作当中。

技术的创新,让黄金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而东方文化与非遗工艺的加持,则为硬足金打开了国际市场的通道。

“今年我们带来的饰品都带有非遗元素,比如榫卯结构、螺钿技艺、漆绘技法等。像是这套金木玄晖系列,就是运用中国榫卯结构,实现黄金与红酸枝、黑檀木的完美结合。”深圳市粤豪珠宝品牌及产研中心副总经理翁祥榕介绍,因为硬足金够硬,适合镶嵌,可以承接不一样的非遗工艺,让黄金饰品更时尚。

“尤其是中东的客人,他们喜欢一些造型比较特别、工艺繁复的拉丝大件产品,正好与融合中华文化传统非遗工艺的硬足金相契合。”翁祥榕表示。

同样,世界黄金协会中东及公共政策负责人Andrew Naylor也认为,中东人口非常年轻,海湾国家的平均年龄大约在30多岁。这些年轻人有不同的设计偏好,而硬足金首饰因其纯度高,既是投资品也是装饰品,具有吸引力。在装饰性方面,新技术使得首饰更轻、更亮、更硬,可以制作出更精致、时尚的设计,吸引年轻消费者,这一市场存在很大机会。

从技术上的创新,工艺上的突破,到非遗文化赋予的丰富设计,硬足金已然跳出“传统材质”变为年轻化的“时尚表达”。“在设计和工艺水平上,中国的金饰产品也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王立新表示,“如今,中国的金饰产品已经具备了走向世界舞台的实力和底气。”

“新丝路”计划开启

让“中国品类”变“世界通货”

需要承认的是,作为新品类,硬足金在出海初期,必然面临重重挑战。新加坡金银市场协会CEO郑良豪表示:“首先是税收政策,尤其是奢侈品,很多国家还存在保护主义与关税壁垒;其次是如何与当地黄金销售渠道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最后是如何准确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与消费的差异,包括语言、习俗、审美等。”同时他强调,技术转移以及如何结合当地文化进行生产设计也非常重要。

在多年的出海实践中,翁祥榕也发现,正确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强化人才培养是黄金产品在国际市场实现突围的重点与难点。

Andrew Naylor则举例建议:“比如在迪拜市场,可以先以当地中国新居民为目标,建立品牌认知,然后再拓展到其他市场。同时与本地分销商合作,阿联酋不像深圳、土耳其或意大利那样制造黄金,它是一个贸易中心,许多零售商从全球采购,包括香港、土耳其、意大利和中国。因此,与分销商和零售商建立联系非常重要。”

另外,作为本次硬足金出海“首秀”的发起者,世界黄金协会通过市场调研、行业信息整合,以及组织协调资源等形式,积极助力企业出海。“凭借和各地政府及市场的的良好关系,在硬足金出海过程中,协会不断发挥宏观引领与综合性的作用。”王立新说。

值得一提的是,展会期间,在世界黄金协会的推动下,“新丝路创新金饰出海计划”正式启动。据悉,该计划以硬足金为核心载体,旨在构建连接中国黄金珠宝产业与全球市场的桥梁,推动中国创新成果走向世界。

“‘新丝路计划’不只是推出创新品类,更是希望推动极具创新与协作能力的中国金饰供应链纳入全球珠宝价值体系之中。”王立新强调,这一战略规划显示了中国黄金珠宝产业从产品输出到标准输出、从单一出口到全球布局的升级路径。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受限于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中国黄金产业居于全球黄金价值链低端环节,竞争力差。随着黄金行业全链条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黄金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黄金产业不断创新,并走向国际市场。

“足金”到“硬足金”,一字之差,却完成了一场关于“黄金珠宝产业”深刻的结构性价值转变——把厚重软金变成轻盈硬金,也把中国黄金产业从“同质化红海”推向“创新型蓝海”。在当前全球黄金消费市场结构性变革的关键节点上,硬足金的出海是中国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重构的表现,中国金饰正由“跟随者”努力转变为“趋势的引领者”。随着“新丝路出海计划”落地,硬足金也正以“技术+文化+标准”的三重身份,成为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亮闪闪的“新名片”。(文/纪校玲)

【纠错】 【责任编辑: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