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随着宠物保有量增加,人们与动物接触机会增多,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也为了保护宠物,狂犬病防控需要引起重视。”9月28日是第19个“世界狂犬病日”,湖北省武汉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朱政纲表示,所有温血动物均可能感染狂犬病,其中哺乳动物既可以感染、又可能传播狂犬病病毒,狂犬病疫苗是用于控制和预防狂犬病最重要的手段。
武汉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朱政纲。受访者供图
狂犬病病毒一旦侵袭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引发恐水、怕风、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病死率几乎达到100%。因此,暴露后的规范处置成为预防狂犬病的最后一道防线。朱政纲强调,狂犬病并非不可战胜,通过暴露前免疫或暴露后的规范处置(包括伤口处理、使用免疫球蛋白、全程接种疫苗等),可以有效阻断病毒感染。他表示:“预防是应对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手段。”
在疫苗方面,狂犬病疫苗分为人用和兽用两大类。人用狂犬病疫苗根据基质细胞的不同,主要有Vero细胞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疫苗、地鼠肾细胞疫苗和鸡胚细胞疫苗等,均为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现代细胞疫苗。我国主要使用地鼠肾细胞、Vero细胞和人二倍体细胞三种基质的狂犬病疫苗,其中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被誉为“金标准”。
根据《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规范(2023版)》,狂犬病疫苗的接种程序分为“5针法”和“4针法”两种。“5针法”要求在暴露当天及暴露后第3、7、14、28天各接种1剂疫苗;而“4针法”(即“2-1-1”接种程序)则要求在暴露当天接种2剂,暴露后第7天和第21天各接种1剂。相比“5针法”,“4针法”能让患者少跑2次医院,少打1针疫苗。
随着国庆假期的临近,朱政纲特别提醒大家,在外出游玩时务必与犬、猫及野生动物保持安全距离。若不慎被动物抓咬伤,应立即参考“三步法”进行应急处置:首先用大量清水(肥皂水更佳)冲洗伤口约15分钟;其次用干净的敷料包扎伤口,避免二次伤害,若存在组织脱离情况,需用清洁容器妥善保管;最后及时赶往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由医务人员根据伤口暴露情况做进一步处理,并根据需要注射狂犬疫苗,必要时注射免疫球蛋白。
文/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朱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