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章写得“软些,软些,更软些”-新华每日电讯
首 页 电子报纸 草地周刊 调查观察 成风化人 评论 要 闻 综合新闻 新华深读 新华聚焦 新华体育 新华财经 新华国际 新华融媒 医卫健康 品牌说
首页 >正文
2025

07/04

13:38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1版 人文漫笔

让文章写得“软些,软些,更软些”

2025-07-04 13:38:3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11版 人文漫笔

  徐文秀

  1957年3月10日,毛泽东同志在新闻出版界座谈会上深有感触地谈道:“报上的文章,‘短些,短些,再短些’是对的,‘软些,软些,再软些’要考虑一下。”近70年过去了,仍然感到这段话意味深长,的确需要多多“考虑一下”。

  为什么说文章要“软些,软些,再软些”?文章是写给人看的,写得“太硬了”,读者不愿意看。写文章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宣传、教育和引导人们朝着“真善美”方向走,要发挥好这个功能和作用,就得首先让人看得懂。写文章的道理千条万条,看得懂是第一条,这是硬道理。有了这起码的一条,然后才去看它是否用得上,也就是说文章讲的道理和方法在实际中是不是管用,能不能派上用场。只有“看得懂、用得上”的文章,人们才想看、愿看、爱看,才解渴、过瘾,甚至上瘾。然而,现在不少人写文章却是背道而驰。有的似乎为了显示自己理论水平高,总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绕来绕去说半天不切题,或故弄玄虚硬是让人看不懂;有的担心人家说文章没文采,一味地堆砌辞藻,搞得花里胡哨、哗众取宠,等等。这类文章,要么只剩下“干巴巴的几条筋”,索然无味;要么像旧社会小脚女人的裹脚布,又长又臭,让人心生反感。

  何谓文章之“软”?个人觉得,说白了就是要写得亲切自然、娓娓道来,直白质朴、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直抒胸臆,生动活泼、趣味横生等,具有感染力、冲击力和吸引力,这样的文章才让人想看、愿看、乐看,看了又看。

  文章怎样才能“软”起来?多些真话、实话、心里话和管用的话,文章就会亲切自然。真话是最感人的,实话是最动人的,心里话是最迷人的。只要把真情实感用笔表达出来就是最好的。“软”文章就是不端着架子拿腔作调,不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居高临下提要求,而应该像兄弟姐妹促膝谈心一样,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软”文章似秋水一般清澈见底,似春风一样舒服惬意。

  多些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基层的语言,让文章写得接地气,有土味。什么样的文章让人爱看想看?自然是能进入心坎,能让人思想共振、认知共鸣、情感共情的文章。

  多些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和群众语言,让文章写得生动活泼、鲜活有趣、直白质朴。好文章能够“吹糠见米”,往往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东拉西扯、拐弯抹角。同时,善于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用耳熟能详的群众语言,把文章写得妙趣横生、活灵活现。

  多些直面矛盾、着眼问题的语言,让文章写得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软”文章不是软弱无力,看见问题绕道走,恰恰相反,对存在的问题敢于大喝一声、猛击一掌,让人有一种震撼力,让人大呼解渴过瘾。

  文风折射作风,人品决定作品。文章短也好,软也罢,实质上都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以要从端正做人切入,让作文与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责任编辑:史梦佳
关键词:文章,语言,软些,写得,问题,作风,通俗易懂,想看,群众,道理